“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
工艺的精妙绝伦,传承千年,
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黄金品牌在推陈出新花丝系列黄金饰品。
花丝镶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金银的美感极致表达,内容派一直关注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一代的花丝镶嵌设计师。
近日内容派小编走访的是来自大物细金工作室的两位年轻的设计师王萱和杜鑫。
王萱/杜鑫
2019年,合作作品《蝶恋花》荣获2019第四届“天工精制”国际时尚珠宝设计大赛彩宝组入围作品。
2020年,合作作品《蝶梦》荣获2020第五届“天工精制”珠宝作品创优活动彩宝组入围作品。
2023年,合作作品《夏至》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23“当代工艺美术批评学术提名展”并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行展览。
2024年,合作作品《夏至》刊登于国家期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总122期,杂志封面。
Q:内容派
A:王萱/杜鑫
邂逅花丝
Q.两位进入花丝镶嵌行业大概有多长时间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做工作室?
A.从2013年毕业到现在有十年了,之前因为学习的是装饰艺术设计,课程里有手工雕蜡精工,之后就跟着杜建毅老师,慢慢从接单、做设计,一直到接触花丝镶嵌的工艺。
系统学习有3年多的时间,杜鑫时间更长,有四五年。2020年我们开始做工作室,我主要负责前端沟通,杜鑫负责工艺制作多一些。因为之前接触的纯花丝的饰品风格过于中式,我们很想把西式彩宝镶嵌跟花丝结合。
第一张属于自己的工作台
Q.为什么会有把花丝与中西珠宝设计结合这样的想法?
A.是想让作品尽量适合当下生活场景的佩戴。因为大物细金做的一部分花丝金工产品,比较贴合古代装扮。我们希望另外一部分花丝金工的耳环、胸针、戒指,能够跟当下晚宴、通勤、休闲等生活场景匹配,也希望花丝这一类产品造型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去呈现,不要有过多违和感。
Q.第一次参加珠宝展有什么样的成效?
A.第一次参展基本是从零摸索。之前只关心产品本身,独立做工作室后,销售、客服、品牌推广都得亲自上手。好在很多同行了解花丝镶嵌工艺是咱们中国金工工艺的高峰,又有传统文化底蕴。很多看产品的同行也知道花丝工艺是慢工出细活,所以第一次亮相也筛选了很多很好的客户。
大物细金在珠宝展
18K金的花丝
Q.跟其他做花丝同类产品相比,大物细金的创新点在哪?
A. 和我们年纪相仿的一些年轻设计师很少用K金做花丝,一部分设计师用银做花丝的比较多。
Q.为什么在有些客户不太能接受K金制作花丝的情况下,你们还一直坚持在做?18K金制作花丝制作花丝的好处是?
A.18K金也不是我们开创的,杜建毅老师工作室做得比较早。为什么很执念这个,我们也是受杜老师影响。因为花丝产品本身产量有限,基本是满足少量客户的需求。花丝定制工期又很长,稍微有几个客户就够忙活的。我们工作室的运营模式跟市场商业化相比是反着来的,比较老派保守,基本是以定制为主。
Q.你们坚持用18K金做花丝,18K金跟纯金相比,制作花丝的优势是什么?
A.首先,18K金的设计局限性小,设计师想要纤细感,18K金可以撑得住,想要厚重感,18K金也可以展现。
另外,纯金和18K金的软硬度不同。纯金太软,镶宝石不太能镶的住,18K金就可以搭配很多宝石的镶嵌工艺,比如镶钻、镶红蓝宝都可以,并且不怎么受限。纯金比较适合錾刻,比如各种各样的簪子,以及我们看到的金碗上的錾刻。我尝试用纯金做编织的戒指,在拧丝时,因为纯金太软,戒指花纹的纹理看上去就很不清晰了,如果是K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K金抛光性能好,展示出来的效果可能更好看。
相比纯金在花丝上的应用,18K金会让设计师的发挥余地更大一些。包括目前我们也在尝试花丝跟钻石镶嵌的工艺结合。
18k 金制作的花丝镶嵌饰品
18K金定制与日常的花丝
Q. 花丝镶嵌自古以来因为贵金属材质和工艺繁复,一直以来是历朝宫廷奢物。花丝镶嵌的产品的加工周期也决定了它的加工工费相对一般的金工产品要贵很多。那现在咱们接触到这些有持续购买力的花丝镶嵌的客户人群,通常有怎样的消费特点?
A. 我们定制客户,之前大多是一些高奢品牌培养起来的客户,他们在购买定制类的花丝镶嵌的产品之前,已经买了很多,比如卡地亚、蒂芙尼等知名珠宝品牌基础款;还有一部分是比较专业的珠宝玩家,他们比较了解花丝工艺跟常见的镶嵌宝石的款式不一样,很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再加上这些年传统文化回归,也会让一部分客户越来越喜欢接受花丝产品的定制。
Q.你们会通过线上自媒体挖掘客户吗?
A.目前为止,基本上客户还是以线下为主,另外就是客户口碑介绍比较多。
我们的小红书账号的确会有一部分朋友对花丝工艺很感兴趣,也知道这个工艺很“顶”。但相对线下的客户拓展,线上引流目前来看,效果比较有限。主账号内容大多也是以复刻博物馆的作品为主,真正的一些定制类作品,涉及到客户的隐私,我们没有发出来。
花丝镶嵌的碧玺蝴蝶
Q.随着这两年很多商业品牌对花丝工艺非遗传承的文化推广越来越多,喜欢花丝的客户群体是越来越多了吗?
A.随着一些大的黄金品牌对花丝工艺的宣传,以及国人审美的提升、文化的回归,对花丝工艺关注度的确是有一定热度,但大多数也是停留在非遗、传承的宣传上,因为大众不太会深究某一种工艺,只有少部分人会研究的比较深。
但以从业者角度去看市场上一些批量生产的花丝工艺产品,我们也观察到,有些产品工艺的精湛程度其实有一点点倒退,因为大多数商家产品迭代周期快,导致制作工期缩短,所以在工艺上不可能要求的那么细腻,当然这样大规模的基础宣传,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花丝工艺,其实这对于从事这行的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Q.大物细金除了定制类的产品,你们也推出了一些低价位的小件首饰。
A.我们也在试着研发一些低价位日常款小吊坠、耳钉日常款。这些产品既保留了花丝镶嵌的工艺特色,又有比较高的性价比,所以一些年轻消费者会比较喜欢。
比如我们设计的这款祖母绿耳钉,整体是传统的户牖海棠纹造型,中心点缀了一颗祖母绿算盘珠。在金工细节的设计上一共使用了三个层次。外面一根素亮丝作为外轮廓造型,在素亮丝的内侧,增加了一个花丝的细节,两根丝并排就呈现出闪耀的光和耐看的细节。耳钉的背面考虑到整体的饱满性,增加了一个铜钱纹的造型层次,看起来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通勤耳钉,但因为用了很多设计的心思,这样的作品会比较经久耐看一些。
四时如意耳钉
Q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花丝镶嵌的工费高,但因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依然吸引了不少比较在意品质的客户的原因所在,日常通勤款在线上有销售吗,还是以线下为主?
A.其实我们开拓客户大概还是以线下为主。一是线下客户对我们设计工艺的认可,另外,近距离看到触摸到花丝这一类产品后,大家才会真正认可这个工艺的细腻和繁复之美,认可这两点的基础上的客户,大多数才会成单。在线上,面对我们复刻文物或者一些花丝作品的照片和视频,很多网友也很感兴趣,但前期咨询后,成交意向大多比较低。而且,我们时间精力相对比较有限,所以目前还是以线下为主。
灵芝纹如意小锁项坠
Q.很多品牌都希望在发展中壮大,我们目前为什么还没有考虑公司化运营?
A.的确,做批量产品是做规模效应,做起来相对收入也会非常客观。
个人认为,相对我们俩擅长的领域和资源,我们做批量生产比做定制要难,这其中更多考验的是对整个项目的综合把控的能力。做批量既要保证稳定出货、产品要按时迭代创新,还有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申请,以及市场运营、品宣,另外对资金要求也大,需要备货周转,这就需要公司化的运营团队。
但以我们目前的状态的确做不到,所以我们还是处于一个慢工细活的定制化服务模式,而且这种工作节奏我们大概可以掌控,我们也不太想为了工作而工作,是希望在做产品中,相对能够低成本运营,个人身心放松,设计状态相对也会比较自由,可以潜下心做一些好的产品设计。
三叶慈菇珍珠耳钉
复刻的温度
Q.除了通勤日常款的开发,大物细金还有很多文物复刻系列,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做复刻?
A.因为复刻有点像我们一开始学习画画时的临摹,当工艺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之后,再做设计就会自由很多。比如我们这朵5瓣小花耳钉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高度依赖于我们手上的基本功,而这些就来自于我们复刻的经验和沉淀,其实越简单的东西,反倒能体现出一个创作者的水准和差距。
五瓣花耳钉
Q.迄今为止大概复刻了多少件文物?
A.应该得有十五六件。
花丝珍珠吊坠
Q.我们现在做花丝跟古人相比,有很多升级的工具,从技术来看,是否有超越古人?
A.其实,我们还是一直在望其项背的学习。因为之前有幸上手过玩家收藏的品质很好的清早期花丝作品。那件作品工艺的细腻和巧思,让我们很是惊讶和佩服,所以学习过程中一直在复刻文物。
比如我们复刻台北故宫盒饰佩的过程中,就发现当时工匠的很多巧思,在制作过程当中,其实始终也是在跟之前的这位匠人是有精神的交流的。因为在每一个细节反复尝试过程中,我们就很能体会到,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因为金工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美感也是相通的。我能感受到前辈在做这件东西时,原来他也是有很多的考量,我们从刚开始的疑惑,到最后制作完成,好像答疑解惑,整个复刻也是一个解题、揭谜的过程。
「左」台北故宫盒式佩
「复刻」台北故宫盒式佩
Q.当时做这个盒饰佩的难点在哪?
A.因为我们当时看到的盒饰佩是一个局部照片,照片上有透视,也有变形,但我们没办法准确量出它到底多大,就得反复去试,哪种粗细、尺寸的花丝比例会合适。在盒饰佩的侧面,细数的话,最上面一圈是素丝,底下是一根小花丝,然后又跟了一根素丝,再下面是丁字锦,能看出它有非常多的变化,每一层都不一样。
做这个盒饰佩工艺难点之一,就是比例不好找。我们看到照片上盒饰佩花丝比例的粗细,实际上我们没有办法拿着实物1:1去做,去测量。只有靠照片和官网提供的数据支撑,反复比对推敲着做。
为什么会需要反复试验,因为有时用某个粗细的丝试了一遍不行,太细了,那就换另外一个尺寸的花丝,就是用最笨的排除法来贴近实物。
Q.这个盒饰佩做了几遍?
A.盒饰佩的外框做了两遍,上面的部分也是做了两遍,在做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就好很多,侧面的纹饰应该是做了两三遍。丁字锦我们也是试了两三遍,才确定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
复刻台北故宫盒式佩
Q.在复刻中,你如何体会做盒饰佩的这位工匠的制作风格?
A.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之前的工匠对花丝工艺吃的更透,也许他们这个工艺可能是家传,或者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很多细节变化上,可以看出他们处理的非常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比如我们理解这个盒饰佩的工艺细不细,不是说他花丝用的极细,而是在设计语言的丰富,是一种文化审美的呈现。包括这个盒子外边整体镶了一圈深蓝色的羽毛和一圈浅蓝色的羽毛,里面还有一圈深蓝色的羽毛,从深浅蓝色的变化,我们就能体会到设计的节奏感,这很像音符的变化,让人感觉舒适。
包括这个盒饰佩里的海棠纹样的细节处理,也能体会到他们的文化底蕴很深。
很多花丝饰品就是由这样一点一点的小配件组合起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通常情况习惯于电脑制图,但电脑制图线条是一个几何线,跟人手绘图的味道就差太多了。在工笔画里,人手的力道也会有一个轻重缓急,每一个线条是饱满的,有弹性的,也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而这些,电脑制图是做不出来的。
比如像一些小小的树叶的线条,在它最胖的地方的转折,怎样转的饱满自然,这些细节会很考验我们日常对生活、自然是否有细腻的的观察,如何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然后再下笔画,就会比电脑画出来的线条要灵动很多。所以,在复刻这些文物之前,我俩先手画图,去感受线条的韵律和力道,可能没有这些前辈画的那么好,但我们会反复多画,调整这些线条,会把每一个弧度给处理好。
包括在复刻中,我们也能看出每一代工匠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复刻的这些文物,其实也是跨越了好几百年,涉及的工艺也比较宽泛。因为复刻,我们了解到很多当时的工艺、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会去研究当时的审美倾向。
定制款蝴蝶
结语: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千年前的月光,见证过古人对花丝镶嵌工艺的极致追求,也照亮了大物细金当下传承创新的前行之路。
王萱和杜鑫突破传统局限,让西式彩宝与中式花丝浪漫相拥,凭借对 18K 金材质的执着,为古老工艺开拓出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们从文物复刻里汲取灵感,触摸历史的温度,在细微处探寻古人的匠心巧思,在当代语境中拓展传统工艺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花丝镶嵌: